产品介绍product description
2020年的“五一”,是一个不平凡的节日——在一条条防疫不松劲、复工不误时的战线上,在一帧帧普通又不普通的工作瞬间中,一个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劳动者用他们的努力奋斗,为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双战双赢”拼搏奉献。
个人光芒虽小,也能照亮一方。防疫与复工的节节胜利,凝聚着劳动者们挥洒的汗水;而一个城市的点滴变化,也离不开劳动者们付出的心血。这一张张可爱的面孔,正是城市里最生动的剪影、最美丽的写照。有了他们,我们就有了决心和信心,有了期盼和希望。
劳动者的故事,值得被记录、被铭刻。“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南方日报汕头新闻部推出“复工复产·汕头面孔”系列人物报道,用我们的笔和镜头,追寻他们的脚步,讲述他们的故事。
当记者在上海电气广东海上风电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称“上海电气风电汕头基地”)见到风机测试工程师蔡雄杰时,他正和几名测试员对风机进行整机集成测试。他们身后,两台巨型的风机惹人注目。这是上海电气风电汕头基地即将交付给业主的风机,功率为6.25兆瓦。
每一台出厂的风机,背后除了有来自研发、生产人员们的汗水,在最后环节还需要经过测试工程师与测试员们的最后把关。小到各种零件、线路,大到总系统,都一定要经过技术人员的细致检测,才能盖上“合格”的印章。
蔡雄杰就是在终检环节的一名“把关者”。他说,风机的不同配件产出后都有必要进行测试,整机组装完毕后又得进行整机测试。一台风机光图纸就有2000多张,必须对所有图纸的细节内容了然于心,才能够及时发现、分析、解决并预防相应测试故障。
截至5月,“90后”蔡雄杰入职上海电气风电汕头基地已整整一年。在此之前,他曾在一家玩具企业工作了3年多,负责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因为“望见天花板”,想实现自我提升的蔡雄杰选择离开。由于大学所学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掌握PLC编程等计算机技能,并且拥有在机械行业工作的经历,他很快就在上海电气风电汕头基地测试工程师招聘面试中脱颖而出。
从私企到国企,蔡雄杰实现了进入到“更大发展空间”的目标。但同时,他坦言,风电产业毕竟属于高精尖的行业,风机体型大,技术含量也高,从了解到熟悉风电系统需要一定时间,这对他而言是一种挑战。
在上海总部经历了为期3周的系统培训,以及在福建莆田风电基地数月的实操培训后,去年底,正当蔡雄杰准备在汕头基地大展身手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不管是复工时间的延迟,还是国外疫情形势的愈加严峻,都给风电产业链供给端带来影响和考验。
但这同时也成为蔡雄杰最好的学习“窗口期”。由于国外供应商无法到基地调试测试设备,蔡雄杰便与总部工程师经常加班加点完成测试设备自主调试,确保生产进度。
他向记者介绍道,眼前这两台机组采用机舱集成设计,将控制系统、变压器、变流器等布局于机舱内,在机组出厂之前即可在车间完成90%以上的功能性测试,机组安装完毕后可采取“一键启机”,保证项目安装及并网方便、迅捷,极大地提升了机组现场运行的时效性和稳定性。“整机测试是汕头基地的优势之一,这样能有效减少机组安装后的故障率。”蔡雄杰说。
测试的工作看似机械重复,但对技术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蔡雄杰说,风机电气系统极为精密复杂,测试工程师和测试员不仅需要掌握电气方面、逻辑控制等软硬件技术基础,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不同功率的风机,其电路图纸有所不同,都要靠自己平时的经验积累,并且结合现场情况去理解、读懂这些图纸。日常遇到不清楚的,他也会向其他基地的前辈们请教。
其实,一开始接触风机测试设备时,蔡雄杰坦言压力很大。他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他们要对风机内部配电柜的烟雾传感器来测试,那么他们需要向传感器进行喷雾测试,如果这个时候测试系统警报发生异常,那么他们就得再次进行喷雾测试,看到底是由于烟雾的原因,还是传感器出现接线错误。
“如果技艺不精,那就需要测试很久才能够排查出故障,而测试时间过久,就会影响出货期,耽误整个生产周期。”蔡雄杰说,对比起有规范操作步骤的装配环节,测试环节中许多不可预知的故障,才是最有挑战性的。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快速排查出故障原因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当下最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掌握并提升风电系统方面的技能,”蔡雄杰说,“这样,才能为汕头基地生产的每一台风机把好‘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