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体育会手机网页版登录_华体体育直播

离心风机

分类产品中心Product Center

按产品分类

直流散热风扇

离心风机

直流鼓风机

铁十字变日之丸!二战日本曾将德国战机奉若神明德军:猴子学人类别:离心风机

时间: 2024-07-04 09:27:15 |   作者: 离心风机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信息0769-8118 0680

产品介绍product description

  近代的亚洲在技术方面明显落后于完成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欧美,以至于在战斗机等武器上要大力借鉴欧美产品甚至直接引入。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空军曾大量配备苏联/俄罗斯军用器,而二战时的日本同样将德国视为头号借鉴对象而大加模仿,其对德国航空技术的狂热崇拜还可以从战后一些日本漫画中窥见一斑。

  二战时期的日本虽然在航空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依旧和西方老牌发达国家存在很明显差距;德国自希特勒上台后逐步撕毁凡尔赛和约,并开始全力发展军用航空技术,凭借昔日雄厚技术和工业,德国很快成为和英国齐头并进的强大航空工业国。德日同盟关系确定后,早已迫不及待的日本开始竭力观察学习德国的航空技术,甚至如崇拜神明一样看待德国技术和武器,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航空工程师大量赴德国考察,来自德国的技术人员和图纸也开始大量涌入日本,成为日本当时主要的军用航空公司的宝贵资源。纵观二战中日本很多知名战机,都能见到它们具有或多或少的德国色彩,例如日本航母配备的主要舰载俯冲轰炸机99式和彗星式,在它们设计时都参考了德国海因克尔公司的He70和He118两种俯冲轰炸机,其中彗星式使用的热田型水冷发动机更是直接山寨德国奔驰戴姆勒公司DB601发动机。

  今天的川崎公司的拳头产品是摩托车,而二战前的川崎公司则是一家常年为日本陆军航空兵设计军用飞机的单位,而该公司的重量级技术工程师就是一个地道的德国人:理查德.沃格特,此人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对航空的热爱,一战后直接专修航空与汽车系统学科,上世纪20年代起又被日本川崎公司聘为首席技术工程师,而土井武夫等后来的日本本土派航空设计师就是由沃格特带出来的。土井武夫出师后不久,日军航空兵就开始了未来战斗机发展的争论,一派认为战斗机应突出轻便灵活而适当牺牲火力和速度,而另一派的意见则正好相反。此时土井认为应当结合两种思路的优点研发一种全新的战机。此时德国的DB601水冷发动机已经问世,其性能堪称世界一流,特别是直射喷油技术让日本十分羡慕。日本为此专门拨款购买一台,不久后又从老合作单位亨克尔公司购入了一架带有实验性质且同样配备DB601发动机的战机:He100。在这一基础上,土井及其设计团队最终推出了日本版DB601发动机,将其配备到三式战斗机飞燕上。

  然而日本从德国获得的绝不止是这些,二战中德国两种世界知名的主力战机也都曾被日本直接引入。早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初出茅庐的德国梅塞施密特BF109就引发了日本的关注,到1939年日本陆军和德国展开了订购洽谈,但由于专利、价格及德军自身需求等因素,谈判一时没有进展。直到1941年初日本将领山下奉文带考察团抵达德国提出观摩BF109及其生产线时,合作才有了进展。在巴伐利亚州雷根斯堡,山下奉文等人第一次看到德国式的现代化流水生产线的性能亮点并为之震撼,因为当时日本陆军航空兵性能堪比海军零式战机的隼式还未服役,主力战机依旧是固定起落架的97式,其性能比BF109差了一代。日本观察团的震撼程度犹如上世纪90年代见惯了歼7歼8的中国空军首次见到苏27,最终日本很快确定购买一批BF109,其目的是能够给大家提供航空技术参考,以便日军新型战机借鉴,同时还可以扮演模拟对手,让日军飞行员熟悉此类高速的能量型战机,并掌握对抗它们的方式。这年6月两架BF109E通过海运抵达了日本神户,并转运到各务原机场,这里是日本陆军航空兵重要的新型战机测试中心,后来也是一些他国战机的评估点。

  一同到来的还有一名西线战役时的德军王牌飞行员弗里茨,弗里茨以教官身份讲述了4机编队战术、机载无线电先进使用、垂直机动战术等,顿时让日军飞行员直观认识到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空战理念。随后弗里茨也和驾驶传统日军战机的日本飞行员展开模拟空战,按日军标准高速且火力强大但狗斗性能较差的BF109属于典型的重战,即截击机(尽管其真正重量不大);而轻盈灵活但速度慢火力弱的97式则属于轻战,即制空战机。虽然在回旋格斗中BF109明显吃亏,但弗里茨使用一击脱离战术(正下方爬升或正上方俯冲瞄准射击后脱离,避免纠缠)时日军飞行员明显处于被动。另一方面,此前提到的飞燕式战斗机此时也已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所以日军很快急于了解该机是否能其表亲BF109抗衡,在模拟格斗中由于飞燕式在速度和机动性两项性能上具有优势,所以日军一时间有些飘飘然,觉得自身就此拥有了世界第一流战机,虽然此前日军曾有人计划引入BF109的生产线,但模拟格斗后日军认为BF109航程短,起降困难且机动性不足,所以该提议被否决。然而日军始料未及的是,德国在出售战机时和后来出售苏霍伊战机给中国的俄罗斯一样留有后手,德国当时已有了性能有了明显提升的BF109F型和更新的Fw190,BF109E已非最新型号,出售给日本也无大碍。更何况德国对此类战机的发动机保养能力明显超过日本,所以号称和制梅塞的飞燕式在可靠性方面明显不如BF109。

  1941年夏,德军新型战机Fw190A型战机开始参战,该机配备BMW801风冷发动机,其性能在当时几乎举世无敌,除盘旋性能外都明显超越了英军喷火5战机,在战斗中优势显著,英军甚至计划派突击队抢一架Fw190。日本武官也注意到该机,并将相关报告发回日本,随后日本陆军在柏林的代表就此和德国航空部展开了采购协议,最终一架Fw190A5在1943年8月被潜艇运到了日本,并转运至福生机场。这架战机是被拆解后通过潜艇运抵的,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和欧洲的航运立刻停止,加上英美掌握大西洋制海权,所以德日间技术资源只能靠潜艇和被日本称为柳船的德军辅助巡洋舰运送。此时美军在太平洋投入多种新型战机,零式等早期日军战机显得落伍,所以日军对Fw190期待较高,希望借鉴其技术协助新型战机开发,甚至还想在日本进一步建立其生产线,直接大量装备。很快一批日军资深飞行员如荒时义次、神保进、黑江保彦等先后对该机进行了试飞评估,他们很快发现Fw190的减阻设计与发动机自动化水平超过了日军所有战机,其系统可靠性同样出类拔萃,而且该机各部位都普及的电传系统比日军战机的液压系统更灵敏,同时Fw190的座舱空间和仪表自动化程度也都十分让人满意。而日军地勤人员同样对Fw190的发动机很满意,他们都以为一些日军新型战机的发动机故障较多,而类似情况在Fw190身上就少得多。

  此时日军新型的四式战斗机疾风也进入了试验机测试阶段,日军渴望了解其实际性能水平,所以就集合了飞燕式、钟馗式以及实验性质的疾风和Fw190进行了模拟空战。空战中日军发现Fw190的俯冲和滚转性能很好,疾风和飞燕等日军战机都跟不上;按德军试飞数据Fw190A5的最大平飞速度为670千米/小时,但日本燃料质量较差,所以该机在日本最大速度仅610千米/小时,逊于疾风式,但Fw190的平飞加速反应更快,所以看似速度更快的疾风无法轻易获得优势,Fw190的爬升也十分出色,不亚于任何日军新型战机。让日军难忘的还有其防御和火力,不同于防御低劣或几乎无防御力的日军战机,Fw190的关键部位都有不同厚度的防弹钢板,其4门20毫米航炮和2挺7.9毫米机枪的重火力也大幅超过当时所有日军战机。但日军最终放弃了直接引入该机生产线的想法,因为在模拟格斗中该机最大速度相对优势有限,且低速状态下反应迟钝,高速大动作回旋时很容易发生剧烈抖动,转弯半径比日机大得多,实战中这可能意味着坠落或被对手占据有利位置。日军认为改进后的疾风在综合性能上有优势,另一方面Fw190的一些细节技术工艺是日本难以吃透的,强行量产得不偿失。但该机发动机整流罩的减阻设计和强制冷却风扇等技术值得学习,所以后来日军的雷电式、五式战斗机、飞龙式轰炸机、彩云式侦察机的局部设计都参照了Fw190的技术。

  从BF109和Fw190引入后日本均其生产线引入来看,无疑会让试图由此大赚一笔的德国不满,有德军将领暗中还讽刺日本是喜欢模仿人的猴子。德军喷气战机Me262试飞后,日本同样颇感兴趣,如果说活塞式战机的差距日本可能弥补,但喷气机方面的差距之悬殊让日本不得不正视。经过几个月谈判德国很快就在1944年7月同意出售喷气机样机和图纸,还答应派人培训日军飞行员掌握喷气机!这和此前一拖再拖形成鲜明反差,这主要是由于德国此时败象明显,也希望自己的尖端武器被日本吃透以此尽可能牵制盟军。日本此时不是没有喷气发动机技术,1943年其本土的种子岛航空技术研究所甚至还研发出日本第一代喷气发动机TR10,但该发动机的性能和德国喷气发动机相差悬殊。1944年7月日军潜艇伊29搭载一架拆卸状态的Me262、相关大量文档以及多部德式喷气发动机样品从欧洲返回日本,但却在巴林塘海峡附近被美军潜艇鱼雷击沉,只有技术军官岩谷带着几份相应图纸复印件在此前转乘飞机回国,所以日本试图获得Me262及其技术的美梦就此落空。但凭借几份复印件,日本很快摸透了德国发动机的设计思路和参数,认为其性能优势显著,因此下令本国喷气研发技术团队停止自行研发,而是专注模仿德国技术,最终日本陆军航空兵山寨出火龙式喷气战机,但该机还在试飞中日本就战败了。有日本航空人员战后回忆,盲目迷信西方的短视做法对日本的航空研发能力带来了巨大破坏。

  纵观当年日本军用航空技术对德国的学习,多个事实有必要注意一下,第一,所谓的盟友间技术交流也往往留一手,优势方很不乐见暂时弱势一方通过吃透自己的技术而青出于蓝,当年的德日之间如此,后来的中俄也如此。第二,整体而言德国在航空在内多方面对日本的援助密度之大,远超早年间中德合作组建的德械师,让人不禁正视到德国对中日的态度。第三,日本早一点的时候引入德国战机后是通过测试对比,技术借鉴来提升国产战机的能力,而没有直接照搬并大量仿造,从技术发展角度来看值得肯定。第四,日本在喷气战机问题上终究是回到盲目崇洋之路,最终严重破坏了本国航空研发体系,其根源就在于被暂时的较大差距和困难吓倒,其教训也是深刻的。所以回首当年日本对德国军事技术的学习历程,如今航空技术取得进步但差距依旧存在的中国同样要深思其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