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体育会手机网页版登录_华体体育直播

产品中心

分类产品中心Product Center

按产品分类

直流散热风扇

离心风机

直流鼓风机

中国风机制造商的发展历史类别:产品中心

时间: 2024-04-30 04:07:37 |   作者: 产品中心

联系客服获取更多信息0769-8118 0680

产品介绍product description

  2006年,风电设备商的机会如从天而降,国家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国内整机企业纷纷看准机会、狂涌入市。此前,我国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的主要厂商共有21家,本土制造商仅12家。而到2011年年底,我国整机制造企业已达80多家,仅5年就增长了3倍多。以至于业界惊呼,中国风电“发疯”了。

  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便是大浪淘沙。在市场对风机制造企业的筛选中,华锐、金风、三一电气和明阳等企业,或凭借独特的技术、或依靠价格上的优势、或因为选对了目标市场,或由于良好的维护服务,得以脱颖而出,在年轻的风电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大型风机企业的服务人员都有明确分工。华锐风电有关人员说,其技术人员大致上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现场日常运行维护人员;二是专业维护人员,将维护与运行分开,保证设备维护的专业性与较高的维护质量;三是现场调试人员,一般都是技术能力很强的专业方面技术背景。

  金风科技在2011年就已向市场提供超过50套风电场能量管理平台、近20套风能预报系统和80套风电场中央监控系统,并开发出并网友好产品和解决方案,如智能微网系统、中央监控系统、能量管理平台和风能预报系统。

  2011年12月2日,国家电监会发布的《风电安全监管报告》精确指出:在缺少挂网试验和实地运行考验的情况下,一些国产新型风电机组便投入规模化生产,导致风电机组在建设期和投运后出现各种事故……

  对一些大规模的公司,由于早已具备相应技术实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不算挑战。而多数企业并不这么想。从2005年《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颁布,到2006年试行、2009年修订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还有中国电科院[20.581.38%股吧研报]发布的风电场的典型设计,2011年7月就分布式风电下发的《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还有试图推动风电大型化发展的《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风机有关标准下发的速度快且涉及改造范围广,不仅没有给企业喘息适应的时间,很多方面也缺乏细节的考虑。

  仅以技术为例,2012年3月1日,国家电监会发布《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风机企业开放涉网保护参数等设置权限。然而,一些风机设备企业不想公开。他们都以为,风机详细参数属商业机密,风机企业以技术为生,完全公开则有可能造成泄漏。

  2012年4月,《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出台,在风机企业看来,此次标准与以前的企业标准和规定相比,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更高,标准也更加细致。比如,细化了无功调节的范围、细化了低电压穿越要求、增加了对风电场通信与信号的要求、增加了风功率预测的要求、缩短了低电压穿越后机组的恢复时间等等。在华锐、金风等企业看来,“标准的细化使他们更加‘有章可循’”。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风电产业的问题就在于,缺少对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又想急于求成。”毋庸置疑,2008年后,风电制造业的好政策和高利润让很多人看到良机,除了制造企业的加入,风电场也开始涉足风机制造,行业严重膨胀导致风机价格战愈演愈烈,主流的1.5MW风机报价从10000元一路降至3800元。但伴随行业减速,一些隐藏的危机逐渐浮出水面,给风机企业乃至整个产业造成较大压力。

  随着机组价格的不断下跌,原材料价格却持续走高。2010年,稀土价格整体上涨,直接引发生产永磁直驱技术路线的企业的成本增加。为了保持本已被侵占的市场,风机企业宁肯背负大幅度上升的成本,也不愿向下游传导。

  从2011年开始,新建风电项目的审批速度大大放缓,加上国家对风机低电压增加穿越改造的要求,使风机制造商额外增加改造成本。一个20万千瓦的风场,在低电压穿越改造上的成本增加大约为2000万~3000万。而当前,很多企业和风场因改造费协议不清处在僵持中。

  除了改造费用,一些风电场给风机企业更大的压力。2012年1月,云南一风电场要求中标的风电设备企业先缴纳15%现金保证金。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就像房产开发商拿到地皮,然后找建筑商垫资盖房,卖房后才能支付工程款建筑商。本已背负着价格、设备等压力的风电企业,往往难有更多钱支付给零部件商,而产品完成后,微薄的利润也难以支持研发费用和银行贷款。最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这样的一种情况被认为有几率会成为设备招标中的常态。

  当前,多重压力虽然给风电制造业带来洗牌的契机,加速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整合。但从长远看,利润渐少也会限制企业未来的发展、放缓技术更新速度、减少企业拓展的机会。缺乏眼界和资金的企业,必然难以出产高质量的产品,还可能在产业中形成互相赊账、互相指责的恶性循环。因此,风电行业不仅要逐渐减速,更需健康引导。